首页>历届盛况>全国十佳小作家

全国十佳小作家:罗雨艾卓

2024-08-14来源:“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唯一官方网站
分享新闻到:


个人简介

罗雨艾卓,江苏省邗江中学高二学生。笔名艾卓,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诗刊》《中国校园文学》《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江南诗》《创新作文》《绿风》《延河》《边疆文学》《红豆》《北海晚报》《扬州晚报》《扬州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42篇,其中中学阶段发表29篇;入选《2022年青年诗歌年鉴》《祖国·扬州·我》等选本;获第二十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江苏省二等奖。


获奖理由


罗雨艾卓的作品文笔优美,富有个人心得和创新性,展现出对生活和生命的独特认识;其诗歌作品巧妙地运用隐喻营造意象,构建了一个灵动的诗歌世界;其散文作品风格独特,呈现出鲜明的诗意化特征,无论是描绘自然风光,还是刻画人物呈现生活点滴,都能细致入微,诗意盎然。


佳作展台


影子之歌(外二首)

 

你携带我出生时的剧本

陪我来到世界这个舞台

陪我一起演出,戏里戏外穿梭

 

你坐在每个季节的角落里

和阳光的碎影叠在一块

陪我一起哭,一起笑

 

你是命运虚构的另一个我

对我不离不弃

一直守护在我身旁

 

当我陷在悲欢离合里无法自拔时

你冷静观望,做一个合格的旁观者

事实上,你比我看得透彻

一眼就洞穿那一幕幕苍白

 

当我孤苦无依万念俱灰时

只有你,忠实地陪伴左右

你寸步不离地,蜷缩在

我投射在这个世界的阴影里

 

在人生的旅途上

你一直背着我跋山涉水

看遍人世间的各种风景

炎凉的世态,被你一指掐碎

 

无论今生还是来世

你都是我无法逃离的家

 

 

记忆

 

每到夜深人静,我的记忆

便穿越弯弯绕绕的时光隧道

穿回六岁那年,那个昏暗的下午

 

那个昏暗的下午,我的世界

只剩下一堵墙壁

我对着墙壁,细数墙上的霉斑

 

墙上的霉斑,仿佛命运的注脚

诠释着我今后的悲惨人生

我对着墙壁,哭了一下午

 

一下午的哭泣并不能改变什么

成人世界的运行逻辑,从不因小孩修改

我在这逻辑的轨道上,被碾得粉身碎骨

 

粉身碎骨的我,在天黑后孤独睡去

窗外的萧索与冷淡

恰如世态炎凉,人心凉薄

 

人心凉薄,在我幼小的心灵上做着旁批

我望向窗外,巧遇流星陨落

恰如生命中突然失去的父爱

 

 

杜牧与江南

 

青山隐隐,春风十里

烟雨中的小巷伸长颈项

寂寞的江南翘首以盼

等候那达达的马蹄叩响小小的城

 

一身长衫,一匹马

踏过杏花春雨

踏过四百八十寺

踏过千百年的婉约风情

一颗漂泊的心,被一卷珠帘收容

 

烟笼寒水,也笼吴侬软语的娇媚

守着二十四桥明月夜

做一场十年一觉的扬州梦

不愿醒来。梦里不知身是客

只因早把江南当故乡

 

没有杜牧的江南是寂寞的    

 


决赛作品

 

“南山上的梅花开开落落,梅树下的你我唱唱歇歇。”

                     ——题记

 

梅花瓣瓣飘落,独留一丝香韵。小满感到自己的身体中也长出了一棵梅花树,树下有小小的戏台,有眯眼笑着哼曲儿的奶奶,还有梅花悠香中,熟睡的自己。

小满出生在城里,但父母因打工时常需要外出,没有时间照顾她,便只得将小满托付给奶奶抚养。奶奶所住的村子叫南山村,南山村别无所有,却产出了两样东西,一个是戏曲,一个是梅花。奶奶运气好,家中继承的一块地里有一棵极高大的梅花树,每到秋冬之际,奶奶便会听着咿咿呀呀的戏曲声择梅花,做梅饼。

小满打小就对收音机中的唱腔感兴趣,天天拿着奶奶的手帕,稚拙地翘起手指“啊啊呀呀”地唱着。到小满六岁时,奶奶便开始教她唱戏,教她吟曲。曲中是杜丽娘的温柔缱绻,是柳梦梅的意气风发,小满听得入神时便会昏沉睡去。

“小满,‘要想人前富贵,你必得人后受罪’,贪图安逸是没有好结果的!”奶奶时常给小满边摇蒲扇边谈道理,小满听得迷迷糊糊时,便倚在奶奶腿上睡着。

奶奶在梅树下搭了一个小戏台。说是戏台其实也只是用木架子拼起来的一块高板。风一吹,板上便会多了几点淡红色的花瓣,小满笑着,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奶奶在小满的笑颜中,仿佛看见了从前的自己。戏韵悠悠,花韵淡淡,岁月静好。

小满渐渐成长,奶奶的皱纹细数着年年岁岁。小满开始读书,开始上学,便没有了那么多的时间练戏。小满不在家时,奶奶常常倚在相树下,打捞着过往的影子。

小满上了初中后,接触到了许多新事物,比如街葬、女团舞,看着同学们充满激情的舞姿,小满便会默默垂眸——自己那“咿咿呀呀”的戏曲实在拿不出手。从那之后,小满便很少再回南山村。被遗忘的奶奶躬着背,目光远眺向山峦外的世界。“人老了,眼花喽,什么都看不见啦——”奶奶闭上沉重的眼皮眯着,梅花的花瓣落在额前,遮住了她苍苍的白发。

小满在城市里逐渐安定下来,又上了高中,便更不愿意回那山峦绵延的小山村,城市里的霓虹灯远比村庄里的小电灯明艳,城市里的空调远比村庄里的蒲扇更凉快,她为什么要回南山村受罪?小满这样想着,心中有一块地方隐隐作痛。

高三结束的暑假,小满陪父母回了一趟南山村。克莱因蓝的短袖衬衫和村里的花背心格格不入,黑色的工装裤在清一色的棕色长裤里显得格外突出,一口普通话早已褪去细腻软语,小满望着垂头的梅树和驼背的奶奶,一点辛酸在心里漾开。“小满,奶奶想把她的戏服送你,你愿意认真学戏,去唱戏吗?”父母坐在她的面前问道。“不是——这么老了,哪还有人去学啊?唱这个——”小满低下声,“好丢人啊……”奶奶的眸中尽是失落,倒映着坠落的梅花。

小满进入了工作。她主要负责管理一些热点话题的采访。一天,小满正在写稿,一家热搜跳出来:震撼人心的《牡丹亭》表演获万人高赞!小满的心一疼,像什么被遗忘的东西破茧生出。她关上电脑,颓然地望向车水马龙。

接连一周小满都没怎么工作。她总会想起花韵氤氲,戏韵悠扬中兰花指轻捻,笑靥如花的自己。那样的快乐是纯粹的,不用计较是否有人超过自己,只需记得,“人啊,要自个儿成全自个儿”。手机上弹出一条消息,小满没看,便把手机关机,躺在沙发上睡下了。梦中的奶奶虚实难辨,奶奶的歌声穿插在失落的眼神里,梅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沉重地压在戏服上,压在脂粉里。“哐哐哐!”突兀的敲门声惊醒了小满,她一开门,父母便急匆匆地拉着她向医院跑去,“怎么不接电话啊?!”母亲看向小满。小满沉默着给手机开机。二十几通未接电话和几条未读消息一下子涌向小满,顶部一条是父母刚发的“去医院,奶奶住院了!”

赶到医院时,奶奶已经脱离了危险。奶奶在去摘梅花时不慎摔伤,直到邻居家的人带着拆迁队去到她家中时才发现昏迷的她。

“让我走?怎么可能!我待了一辈子了哪能说走就走!我的戏台子,我的老梅树呦……不能拆!”奶奶对小满的父母说道,“更何况,小满在那长大的!”拆迁队的人尴尬地出来解释道:“是要修路,大公路!”奶奶“哼”了一声,“那你得把我戏台子留着!”“那怎么像话?”……

小满望着奶奶:“我可以做一期采访,看能不能找个手艺继承人吧。”奶奶的眼中尽是无奈与不舍。过了几天,奶奶去世了。临终之时,奶奶握着小满的手,“你是会唱戏的,你能不能帮奶奶录个你们年轻人的短视频,好让更多人看到?小满,奶奶求你这一次……”小满握着奶奶的手答应。回到南山村,小满穿上戏服,化上浓妆。唇齿一抹殷红,眉间四处辅粉,戏服上的花开得正好。她一挥水袖,轻启朱唇:“良辰美景——奈何天……锦屏人心看得这韶光贱!”戏韵沉郁顿挫,扬时万般华美悠扬,抑时千种沉闷难解,梅花伴舞,梅韵芬芳,小满在香韵中怀念着幼时的时光。镜头中的自己就如年轻时的奶奶。

梅花树终究被推倒,老屋也被搬空。小满看着眼看倒塌的梅花树,摸着自己的脚,好像那儿也有什么塌圮了。花瓣轻挠着心,便牵扯着一丝疼。戏韵悠扬,梅韵不再,空空的老屋立在那。好像一个孤独的老人,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是啊,梅树倒了,梅花落满了南山。小满自嘲地笑着,就像梅树下,痴痴等着的奶奶。

戏韵婉转,逃出了岁月;梅韵凄哀,困在了时光。梅树倒下了,却撑起了戏韵绵延。它从未离去,在戏韵里长存与牵挂,不断延续,薪火相传。

 

(指导教师:吴红艳)

 


更多阅读
  • 全国十佳小作家:邵暄迪..

    2024-08-14

    邵暄迪善于观察,想象大胆奇特,文笔又很细腻,能将日常中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逻辑鲜明的联系在一起,具有精巧构思和.. 查看详情
  • 全国十佳小作家:刘峥岩..

    2023-08-15

    查看详情
  • 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

    2022-09-22

    金载阳同学身上有着比较典型的“文学青年”的特质:涉猎宽泛,善于思考,总是能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哲理和诗意.. 查看详情
  • 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

    2022-09-20

    赵婕妤的作品,体现了她对生活独到的关注、对写作富有个性的追求。她把目光投向了同龄人笔下不多见的社会群体..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