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文视野

叶圣陶杯获奖佳作《童年的端午节》,祝大家端午安康

2022-06-02来源:“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唯一官方网站
分享新闻到:


1654155593041.png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所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赛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这个端午,我们编选一篇十九届叶圣陶杯初赛获奖佳作《童年的端午节》,祝大家端午安康——

 

童年的端午节

蔡文博(吉林省长春希望高中高一1班)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女共端阳?”故乡的河水草木我不怎么记得了,但故乡的端午和那段舌尖上的童年,那挂在门口的翠绿的艾草,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节,秋风刮来了水稻成熟的香气和蒿草的清味。奶奶把挂着露水的艾蒿束成一束悬挂在门上。轻声念叨着:“菖蒲叶细长似宝剑,制服毒虫儿除妖魔。”我从未体验过毒虫儿是怎样的霸道、菖蒲叶是怎样斩妖魔的,但奶奶的虔诚我始终不能忘。

端午包粽子是每家每户的头等大事。阿婆们齐聚一堂,各显其能。而我们一群小孩子便团团围坐在太公周围,听他像老夫子一样缓缓讲述屈原的故事。只记得他讲,人们把粽子投到水里喂鱼吃,鱼有了粽子就不会吃屈原了。我当时很生气,觉得讲错了。人们都去汨罗江投粽子了,谁给孩儿们煮粽吃?太公还没想好怎么回答我,阿婆们的脸上就已经荡漾着欢乐的波纹。

丢下太公的故事,我又跑去让奶奶教我包粽子。奶奶用食指点着我的额头:“你呀,洗手去!”当清凉凉的井水在指间游过,我就已经笑出了声,心里全是包粽子的神奇。跑到奶奶面前说洗完了,伸手就抽出两片叶子要圈起来。那粽叶绿油油,滑滑的,我怎么也圈不起来。奶奶看不了我的笨拙,便耐心地教起来。粽子竟然有这么多道稀奇古怪的工序。粽圈终于卷好了。我把一大勺的糯米一股脑儿的倒进去,还挑了一块大大的瘦肉扔在米上,开始得意地准备封口。“哎呦!”我大叫一声,晶莹雪白的米像沙漏一样倾泻而下。奶奶又是一句:“你呀。”终于,在奶奶的帮助下,我人生中的第一个粽子问世了。还没来得及享受成就感。却发现它像个衣衫褴褛的歪嘴老头儿,我笑得蹲在了地上。那天,我把自己笑成了蒲包。

煮粽子时是最令我垂涎的。奶奶一边烧火,一边将额上细细的汗珠抹在手巾里。花白的鬓发湿润润地闪着银光。煮着煮着,锅里的水嘶嘶地叫着,院子里氤氲着粽叶的香气。

吃粽子跟吃点心是一样的。完全可以拿着到门外去吃。门楣上插着拴了红葫芦的柳枝和艾蒿。一红一绿,分外明丽。站在那儿吃粽子,真的是无限风光。

长大后,每过端午,我总会一边吃粽子,一边念起《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知道屈子在遭受迫害时,仍然忧国忧民。他是个了伟大的诗人,了不起的政治家。因了他,我们才有这样值得纪念的日子。

童年的端午像一幅幅画,流动在我的记忆中。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扇贴着福字、挂着艾草的门,总会在时光深处为我而开,那种一伸手就可以触碰到的粘稠的香甜总会萦回在舌尖。屈子的故事,与美食一道,代代传承。


                                   (指导老师:刘  帆)

 

   

 


更多阅读
  • 复旦附中名师追寻语文教学之道..

    2024-04-01

    我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其实是因为一连串的意外,在我小的时候,是万万想不到自己将来会从事这个行当的。.. 查看详情
  • 郭娟:卞之琳的诗文与青春往事..

    2024-01-12

    卞之琳的诗,是让人着迷的一个谜。诗都不长,字句端丽明白,意涵幽远,似乎感受到什么,却又迷蒙着,不可清晰道出。如眼.. 查看详情
  • 铁凝 : 锤炼语言,不能光说不练..

    2023-12-15

    当我们具备了感受生活的能力,也有意识地去增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对理解生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 查看详情
  • 蒙曼:诗歌赋予人们感知美的能力..

    2022-12-23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打破“次元壁”,圈粉不少年轻人 。在网上,也有不少人乐..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