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获奖佳作

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决赛特等奖作品(一)

2018-04-13来源:“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唯一官方网站
分享新闻到:

废墟何须重建

 

成佳浏(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三)

 

前几天在微信上看到一张圆明园的复原图,而后又听说某地又重建了一座圆明园。

如果是这样,这便能体现出大清帝国泱泱大朝的皇家气派,这便使那些大清的皇亲贵胄们又能极尽淫奢、逍遥快活了,这便使当下的国人们又像打了鸡血一样而亢奋不已,这便使十九世纪的英吉利、法兰西两家强盗本就不多的负罪感荡然无存。过不了多久,圆明园废墟里的那些残垣断壁就会淡出人们的视线。

这使我想起长城来,原本秦长城是世界古老的奇迹之一,陕西就有原汁原味的秦长城的废墟。而如今,那儿的人都在对明长城津津乐道,都挤破头到北京看长城的重塑品。我真的不敢设想,或许以后一提到圆明园,人们都会想起那座光鲜亮丽的复制品,而废墟,如同太平盛世抖落的尘埃,不堪再提。

大清已成历史,圆明园废墟是历史留存的不堪回首的伤疤,这镶嵌着民族耻辱的历史痕迹,在当代人斑驳的记忆里逐渐被稀释勾兑,曾经的苦痛隐隐褪去,民族自豪感渐渐涨满,我们的身心渐渐融入时代急功近利的洪流,或被泥水裹挟着趋炎附势,或乐在其中随波逐流。

太平盛世大国崛起已成必然,举国上下逐利争名的商业化已成必然,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建塑形象工程已成必然,废墟重建似乎也成为必然。

废墟真的需要重建吗?

如果在近乎狂热的大脑上浇一盆冷水,如果能静下心来倾听历史深处的回音,就会发现我们已经离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这根主弦有多远。生存在昨天与今天的夹缝里,生存在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处,我们有时候“抹去了昨夜的故事,去收拾前夜的残梦”,有时候丢失了灵魂、忘记了良知。

现实和历史就像火车窗外的风景,车轮每哐当一声,“现在”就会成为“过去”,现实就会成为历史,诸多恢宏壮丽的形象工程就会成为废墟,历史就会翻过新的一页,厚也好,薄也好,也许无人能改写,许多人只能成为看客,看客只能袖手旁观。

当然,我不愿袖手旁观,不愿无动于衷。

废墟,真的不需要重建。

圆明园废墟,略带末日的沉重感以及亡灵乐于沉入其中的寂静,它是一种存在,它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使曾经的建筑像花朵一样享有自己的凋谢枯萎。

废墟的非凡之处也在于,一旦置身其中的绝对静寂,仿佛就能立即回到它的辉煌全盛的时代。有人说它是耻辱,但它却承担了不可估量的空间与时间交织的美学价值。这种时空美学,也可以包括建立的极权以及随后的湮灭。

生命的枯黄也是一种过程美,没有枯黄就没有秋天,圆明园废墟就是大清枯黄的剪影,它昭示着晚清悲凉沧桑,让人察觉到民族步履的蹒跚,感悟到民族的郁忿和屈辱,感触的历史的深深的皱纹与沉重的脚印。

假饰天真的重建,无疑是对历史最残酷的糟践。今天我们重建的是一座圆明园,可我们无法改变那一段狰狞的时空。今天我们可以填写几页废墟重建的艳词,但是,我们永远填不满一部真实的历史。当然,有关重建圆明园的文章相当丰盛,但是我们不需斟酌那些文字的重量和厚度,只要甩干其功利的水分,再提起书脊,便会抖落了一地魑魅魍魉。

站在废墟边上,穿过丛生的杂草,我看到圆明园鼎盛时期的繁华壮观,看到这鼎盛背后的日落汹涌、晚霞燎烈,无边席卷,一如百年前的那场浩荡大火。

也许未来的某个日落,我伫立在大水法边上,紧抓历史的衣襟,握住晚清的双手,与圆明园相拥而泣。习习晚风中,倾听她们哭诉前世的苍凉和愧疚,抚慰她们对后世的怨恨和谴责。

废墟,不需要,真的不需要重建!

 

【获奖理由】文章从一张圆明园的复原图以及某地重建圆明园的消息出发针对“废墟不需要重建”这一观点进行了的论证。

应该说,文章的观点并不新鲜,思想也未必深刻。但是在写作上却表现出极高的水平。首先是文章的结构,层次清晰,富有逻辑性。先根据事实,提出质疑,再借助联想、假设进行反正,得出“废墟不需要重建”的结论,最后再以抒情的笔调进一步重申

其次,文章的语言十分注重修辞,在表达准确的前提下,追求语言的华赡,造成一种情景交融、今昔交错、辞采飞扬的效果,十分具有感染力。

 

 

其实不需要

 

   江西省南昌二中

 

“其实,也不需要。”她忽然说道。

这话甫一出口,原先盛在室内的沸腾人声倏忽停了,像口封上盖的锡皮罐,把嘈杂的嗡嗡人语闭塞。她说那话时犹且游刃有余,可眼下,满屋的伯爵、王储、夫人或小姐,齐齐将一种诡谲的目光加诸她身,好像她是个闯进默剧场的聒躁小丑。

最先回答她的是公爵――他威望最高,备受信赖,理当在此场合显示他的威仪——于是他问道,语气颇和蔼似的:“这位尊贵美丽的小姐,您在说的是指什么呀?”

人群议论纷纷,称颂他言辞得体,可她望着公爵那一身镀金镶银的绫罗绸缎,在灯光下显得璀璨又空洞。她想起父亲教授的修辞,那样就叫作“体面”。

人们牢牢地用目光楔住她,她便答话:“我指我们的庆典和祭祀。我见我们的会议几乎要为宫殿扎还是不扎绸缎、扎的什么底色或纹样决裂作两支军队,我感到,这其实不需要。”

“你还太小啦,对这事不那么明白——节日就是关于这个的,”公爵小心地掸开从衣料落到手腕上的黄金的碎屑——人们又觉得那动作美丽、光彩照人——与之相比,他对待话题的态度是可谓漫不经心,“节日就是关于财富、精致和奢欲,我们的国度在麦田里汗流浃背,耕耘一年,眼下,好比巨轮到埠、车马停憩,我们理当享受快活的一日。”

“节日才不是关于这个的。”她说。她自以为嗓音并不响亮,可人们愕然侧目,好像她张口咤出的是一道晴天霹雳、静夜惊雷。

“这是什么胡话?”说此话的人面色已然苍白,好似叫魔鬼在魂魄上叮啮了一口。

她四周目光如荆棘林立,可她却仍决心完成这番郁积了多年的话:“节日是关于人们之间的爱、珍惜和感谢,而非人们互诉衷肠时,头顶水晶灯是否颗颗明亮饱满。”

“那么女士,你愿在马棚、牛舍还是光滑的穹顶下和人干杯呢?”公爵反唇相讥。

“诚然,您说的倒有半成合理,”她忽然站立起来,感到一丝愤火、酣畅,和着她对自她出生以来便捆绑着她的“规矩”所怀有的困惑,一齐涌上头脑,在她额头之下突突冲撞,“没有财富,我们的节日便不能有牺牲、宴飨,杯中没有美酒,祠堂下无食物供奉,但是——我们可以用五谷和猪肉作祭品时,为什么要去宰杀还未断奶的羊羔呢?这并不需要——”

“因为神,”公爵也站起身来,厉声说道,“神理当歆享最洁净、最精致的物品。”

“您显得多么虔诚呀!”她说,“可您,您和在座的每一位皇亲国戚,何妨一开尊口、问问自己——我知道神的名字吗?我是否真的明白,这个节日是爱神的节日,她在传说中教育世人,要习得博大、宽厚的爱。又应当问问自己,假如爱神获悉,大地上的子民为了赞美‘爱’的名字,拎着熏过香的屠刀,闯进最穷困的人家的牛棚中去,残害最幼弱的一只牛犊,做那一切最不配同爱有关的事,神会震怒吗?”

“神倘若知道——”

“神倘若知道,她将为此羞惭。”她越发感到畅快,声音便加倍洪亮,如同钟鸣隆隆,引得全身兴奋颤栗。这样一番诘问,郁积在胸脯里已久远,将那些对人们的困惑,窑藏起来,继而酿造成一种刚强的愤怒。

她恍然回神,看见满屋“尊贵体面”的眼珠子惊惧地看向她,又想起他们信奉神却并未真正理解神,便不由生出悲悯,她又说:“诸君恐怕不知道,在北方村庄的传说里,爱神还曾劝谏她的子民,‘爱就是勤勉,节俭,爱自然,也爱农民粗砺的双手’——”

“北方?你说北方?那群蛮夷甚至穿着马裤骑马呢——”公爵那响亮的话语戛然收声,他高高扬起的胳膊原先是为了配合演说,眼下凝滞不动,他那阴鸷的眼神滑过她面容,他忽然笑起来,朗声说道:“我明白了,我早该明白——这位女士,我听人们说,你也爱穿马裤去骑马——”

她那因慷慨陈词而混沌起来的头脑叫人语纷纷而冷却,她听哗然人群中,有人说,那也太可怕了,也听见有人说,父母双双躺进墓地里,缺失的教养便会锻造出这样的粗野鲁莽。

她茫然地喃喃道:“难道不该吗?难道我应当穿长裙跨上马背,用敬词同马对话?难道我和马匹面对原野,不应当想着去欢畅奔跑,而要留心形式和仪态?可我本就是为奔跑才骑上马去。”

“所以说,”公爵显得颇为慈悲和大度,他说,“年轻的野丫头,你对节日、对骑马、对许多事情,并不那么明白。”

她置身原地,周遭人声入耳,却仿佛天方夜谭,她愕然地思索着,难道一切真谛全无意义、只有空洞典雅的形式才是支持生活的骨架?难道节日不关乎爱?难道奔跑不是为快乐而为?她望着离席而去的人们,又一次地、为这些充满悖论的规矩而倍感茫然。

人们似乎已经敲定,宫殿要用黄金装砌,每一寸土地都要用羊毛覆盖,免叫降落凡间、显示神迹的爱神双足被石砾所伤。

她又一次地,问自己,也问无人应答的喧哗人群,这一切,其实当真需要吗?

 

 

 

【获奖理由】

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敢于挑战传统的姑娘的形象。在如何对待节日的问题上,女孩大胆提出了与公爵及众人迥然不同的意见,表现了一个有良知的人对于自然敬畏,对于劳苦大众的同情,也提出了关于什么是真正的爱的思考。

本文以“对节日的庆祝不需要奢华”这个主题作为对题目的呼应,感觉上稍嫌牵强。但是文章无论在语言表达上还是结构安排上都表现出了非常高的水平。先声夺人的开头和意犹未尽的结尾也很值得学习借鉴。

 

 

其实不需要

 

修雨萌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高三 

 

你知道吗?自从那天遇见你,我就一直渴望能再次见到你。

那天的阳光很亮,你我从同一条青石板路的两端向对方走去,我看着你,凝视你,回望你,直到擦肩而过,直到你消失在路的尽头,你都未曾看我一眼。

可是你带给我的那份悸动,始终存在我的身体里,我的脑海里。你就像春日森林里清脆的第一声鸟鸣,像夏天有几块冰块轻轻在杯内相碰的冰茶,像冬天我悄悄在玻璃上哈气画的那颗心。我看到你,四季都在我眼前。从前我不理解《红楼梦》里黛玉故后宝玉那一句平淡的“姑苏林黛玉”,我不理解茨威格那只为年少一见钟情的花花公子而甘愿奉献一生的陌生女人,不理解《牡丹亭》中杜丽娘前世今生的魂牵梦萦,不理解那为所爱之人做出的或痴或傻或决绝的举动。而你的出现,恰好解答了我所有的疑惑。

我从那一刻在心里暗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再遇上你。而你,去了哪里?这个城市,遍布我的足迹。我路过清晨的市场,满耳都是热闹而有生气的叫卖声;我来过了正午的商业街,看着夹着公文包,不停打着电话的白领们行色匆匆;我去过傍晚的广场,那里有穿着整齐服装的老人乐呵呵地跳舞;我穿过深夜的天桥,在桥上见到华灯初上的小城夜景;我还去过神圣的教堂,香火萦绕的佛寺,安静的图书馆,喧闹的大排档……可是我再也没有遇见你。

你在哪里?

我渐渐地不再奢求再一次相遇,但你的身影却在我的心里愈发清晰。你被微风吹得有点上扬的头发,浅浅的梨涡,浓密的双眉以及微微鼓起的背包,于我而言都是那样神秘。虽然我并不认识你,但你在我的心里,我的梦里,我的脑海里已经活出了千万种人生。我要带着回忆更好的生活。

你可能是一名学者,我想。于是我像着了魔一样开始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仔细记下笔记和感悟。从最初一看到古言、哲学术语就困意不断到能与他人讨论“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的意境或西方美学与批判学。你也可能是一位运动健将。喜欢“宅”在家的我开始走到室外,慢跑,羽毛球,跳远一个不落地常练习着,由原来的体测倒数变成了中等偏上。你或许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五音不全的我破天荒报了名去学弹唱歌曲,一开始从吉他扫弦的节奏都卡不上到手上的泡变成了一层茧,能够一边换弦一边唱歌。我想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改变,都是因为你啊。我想靠你近点,再近点,到达和你一样的高度,一起比肩。

我要挑一个阳光温柔的午后,给你写一封关于我的信。我喜欢写东西,用一个人自己喜欢的东西来介绍自己再适合不过了。最好那时我种的山茶花能够绽放,我在山茶幽幽的香气里,写它绽放那一刻的惊艳,写我碎花裙的裙摆,写我泰迪熊的耳朵,写完了就丢两朵山茶花和信一起放进信封。

浮生若梦,回想那日与你的相遇,真像在花树下做了一场梦。梦里你踏风而去,我随雪寻你,愿你的眼中常见花开,也愿这世界的风雪独对你温柔。

曾经我是如此强烈的想要再遇见你啊!可是渐渐地我明白了,其实我们不需要相遇了,自从遇见后,我就一直在做那个最好的自己,这便是我们最好的结局。

我把那封写给你的信收进箱底,相遇对我而言其实不需要了。

因为你种在我心里的那株山茶花始终开着,四季飘香。

 

【获奖理由】

本文描写了心思细腻的主人公女孩邂逅青春的故事。青石路上偶然的相遇,勾起了她对爱情无限的遐想。主人公从执着于真实世界中的“再遇见”慢慢转化为努力达到精神世界的“更靠近”,表现了一种心态上的积极转变。

在表现手法上,通篇是与“你”的对话,又是内心的呓语,既是表白和眷恋,又是自省和自励。真切地表现出女孩心思的变化,使读者仿佛见证了那场阳光下的初见以及后来蜕变成蝶的过程。

 


更多阅读
  • 陈彦羽:《在水一方》(第21届叶圣陶..

    2024-03-25

    “这个作品应该是协奏曲,四分之二拍,节奏还挺快。a小调,小提琴主奏,有大提琴,中提琴,贝斯的和声。有点耳熟,像是莫.. 查看详情
  • 林伊莎:我所不能抵达的世界(二十届..

    2023-12-26

    文学有太多的表达形式了,我把它称作真挚的诈骗,狡猾的微醺,赤裸的暖昧,不清和斑斓的精神勾引。.. 查看详情
  • 常景皓:花自飘零水自流(第二十届叶..

    2023-12-22

    立于湖畔,一席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发乌黑如泉,化黑眸韵律其间,如花事般绚烂的一生,将会被历史永远铭记。.. 查看详情
  • 山,我们的孩子(第二十届叶圣陶杯省..

    2023-12-20

    那一年,拉罕来到了西北边疆。 那背景是巨幅的,无声、苍凉,独属于山的伟岸身躯在云下起伏,空气中有干燥土尘的气.. 查看详情